指导洛阳市洛龙区、中牟县、林州市做好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。
中国星网总部加快内部装修,中国华能总部主体结构封顶,中国中化总部加快建设,中国矿产总部完成土地出让,4所疏解高校和北大人民医院开工建设,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顺利开学开诊,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等一批配套设施相继投用,中央企业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200多家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,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。打开地图,雄安新区与北京、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,距离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保定分别约105公里、105公里、155公里、30公里。
北京城市副中心,100项重点任务细化为278项具体任务和503项重点工程项目,坚持一年一个节点、每年都有新变化。城市副中心与主城区以副辅主、主副共兴的发展格局正有序形成,非首都功能承载力持续强化。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,一核(北京)辐射、两翼(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)齐飞、双城(北京天津)联动、三地(北京天津河北)协同的空间布局正在加快构建。十年来,发展的每一步,都在思考舍与得。龙头企业河北京车2018年由北京疏解而来,建起2.5公里长的试车线。
联合办公室的成立,是三地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。从相容到融合,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,人是关键。位于厦门岛内的南湖公园植被茂密、花香四溢,是周边居民饭后散步的口袋公园。
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水务处处长李志钦介绍,在降水较为集中时,调蓄池可以削减筼筜湖南岸截污系统高峰污水,有效降低溢流污染。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拉开序幕后,筼筜湖两岸工业区和居住区成片开发,37平方公里汇水区内的污水直排到2.2平方公里的湖体中。其中,海沧湾(西海域)整治面积70平方公里,清退养殖2万多亩,有效改善海洋环境和生态景观,保障港口航运和滨海旅游主导功能,取得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。1989年11月,厦门市政府颁布《筼筜湖管理办法》;1997年7月,厦门市人大通过《厦门市筼筜湖区管理办法》;2020年2月,厦门市人大通过《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》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实施,确保筼筜湖治理几十年持之以恒。
厦门还与漳州、泉州等相邻城市协同开展岸上管、流域拦、海面清的海漂垃圾综合治理,形成源头减量、治污保洁、清理转运全链条治理工作体系。截污、清淤、活水、美化环境上世纪80年代至今,厦门共投入近20亿元资金用于筼筜湖治理,先后完成五期筼筜湖综合治理,实现了从点到面、从水下到岸上、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生态巨变。
从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、亲自部署、亲自推动的筼筜湖综合治理出发,厦门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城市,开展科学系统治理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,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,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、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。寸土寸金的厦门岛,为什么保留这样一座土山?这里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栗喉蜂虎的自然栖息地。即使进入冬季,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依然郁郁葱葱。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湖、截污处理、清淤筑岸、搞活水体、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。
厦门的生态文明实践始终坚持开门治理,专家、干部、群众等积极建言献策、共同治理,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成为一种自觉和共识。2002年6月,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、省长的习近平发出提升本岛、跨岛发展的动员令,鼓励厦门加快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,并指明了四个结合的跨岛发展战略思路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结合、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结合、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、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结合。下一步,厦门市还将制定修订《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》等地方性法规,构建完善陆海统筹、天地一体、上下协同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,探索建立大厦门湾海洋保护区域合作机制。2010年,观鸟爱好者首次在此拍到一群栗喉蜂虎。
让环境保护中的邻避效应转化为邻利效应,成为厦门实践的关键一环。姜克红摄/本刊战略谋划久久为功厦门城市海洋生态保护实践,得益于立足长远的高位谋划和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。
保护区成立以来,栗喉蜂虎数量稳中有升:2023年,骑马山繁殖区内亲鸟繁殖数量保持在200只以上,通屿湿地觅食区在迁徙前可观测到3000只以上。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研究室主任戚洪帅说,厦门坚持宜林则林、宜草则草、宜沙则沙、宜湿则湿,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和城市发展的关系,充分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做到先梳山理水,再造地营城。
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介绍,厦门抓住源头治理这一祛除筼筜湖水质病根的关键要害,先后关停、搬迁125家污染企业,分期完成对湖区周边36条排洪沟、27个大型排洪沟口、数十个雨水口的全面截污,实现晴天污水不入湖不入海。如今,这里已是福建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公园,85公顷的海上卫士红树林郁郁葱葱,下潭尾海域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,公园内的鱼类、贝类、虾蟹类和多毛类均显著增加,生物数量较公园建设前分别提高2.99倍、4.76倍、1.19倍和2.8倍。◇在做好山海林田河湖草生态治理的同时,厦门坚持把最好的城市界面留给人民。2002年,厦门市人大对《下大决心依法整治西海域,大力推进生态型海湾城市建设》议案进行督办,厦门市委随后专题研究整治西海域,启动实施养殖清退、补偿工作。以厦门实践为发端,共襄全球海洋生态保护之盛举。在其他湾区,厦门因地制宜开展退垦还海、养殖清退、岸线修复、生态补水等工作,设置纳潮口以增加湾内纳潮量,提高海湾水体交换动力,改善海域水质。
打造多元交流平台,厦门正在汇聚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各方力量。2014年,厦门在全国率先启动多规合一探索,把城市建设融入自然山水格局中,构建一屏一湾十廊生态安全格局和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,对涉及生态环境空间准入的建设项目进行精准研判。
厦门市民吴玉梅说,她每到周末都会带着孩子或朋友到访生态三岛公园,看看自己认养的凤凰木,在清新的海风中与自然亲密接触。在做好山海林田河湖草生态治理的同时,厦门坚持把最好的城市界面留给人民。
当夜幕缓缓降临,城市灯火渐次亮起,流光溢彩的夜景令人流连忘返。回应厦门市民群众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的强烈诉求,1988年3月30日,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关于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专题会议,打响了厦门整治环境污染的一场大硬仗。
36年来,厦门历届市委、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、一任接着一任干,接续开展五轮筼筜湖综合整治工作,从未因其他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放弃筼筜湖生态环境修复。沿着厦门最美环岛路骑行或者慢跑,成为不少市民的日常健身选择,更是外地游客打开厦门的首选方式。在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呼吁下,2011年,厦门正式设立五缘湾栗喉蜂虎市级自然保护区,包含骑马山和通屿湿地两个片区,保护区总面积约40公顷,实行封闭式管理。全市海域养殖退出25.8万亩(约172平方公里),推动传统渔业生产转型升级,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空间。
把握好生态环境保护总原则,用制度管好生态,又在此基础上持续发展创新,为筼筜湖乃至厦门全市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。坚持因地制宜、一湾一策。
随着山上戴帽、山下开发理念的深入人心,高山两村通过生态茶园助力农民增收,还依靠茶树和生态林的固碳作用卖起了农业碳汇。海域水动力不足,是此前厦门湾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。
人民至上、共建共享,是贯穿厦门城市海洋生态治理的主线。曾担任厦门市市长的朱亚衍说,1985年,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,财力十分紧张。
通过建设保护区智能监管系统、跨区域协同管理、创新宣传教育等方式,厦门为生活在这片海域的珍稀海洋生物提供有力的生存保障。该管理站站长张梁华说,通过不断扩充力量,如今厦门的海上环卫队伍已经拥有多艘大型船只,实现了对厦门200多公里海岸线全覆盖治理。在经济特区大踏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中,高山两村曾经历砍伐树木、靠山吃山的生活窘境。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相关负责人说,厦门国际海洋周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5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参加。
厦门筼筜湖及周边城市景观(2024年1月24日摄)。这一规划让厦门干部群众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,只有把环境整治好了,才能引来金凤凰,带来源源不断的综合效益。
由于盲目围海、无序养殖,这里一度水体富营养化严重,原生红树林消失殆尽。地少人多、深度开发的市情,决定了厦门在航运、养殖、旅游等方面有着用海矛盾突出、海洋环境总承载量低等特点。
到省里工作后,他依然牵挂着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,明确提出厦门要实行跨岛发展战略,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。厦门筼筜湖上一艘环卫船在清理湖面垃圾(2024年1月24日摄)。